新聞 > 網聞 > 正文

言教身教?當著女兒面把貓摔死!中國家長的控制欲有多可怕

6月1日,寧波有位媽媽到寵物店去退還一隻貓,那是此前一天她丈夫給女兒買的,但被店主拒絕了,因為寵物不像一般商品可以無理由退賠,「不存在任何健康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是不退的」。

這原本也平常,誰也想不到的是接下來的一幕:這位媽媽當場就將貓摔死在地上。

就算平素對貓無感的人,看到這一幕也深感震驚,無法理解這是為了什麼,但也正因此,此事在輿論場上很快就退潮了,因為一般人的感覺也就是感嘆一下「太殘忍了」,最多再說一句「現在的社會真是充滿了戾氣」,但再往裡,好像也說不出什麼道理來了。

也就是說,人們本能地察覺到這其中隱含著一種病態心理,進而同情她身邊的親人,因為「這次是貓,下一次就是人了」,但除非還有什麼新的內幕爆出,也就僅止於此了。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不怕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心理陰影嗎?——這是很多人的直覺反應,但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問錯了。

表面上看,她摔貓只是對店主發泄不滿,但通常退不了,就算實在養不了,找人送養也行,而她表現出來的卻是這樣一種意志:寵物不是人的夥伴,而是一件受自己絕對支配的所有物,「我的東西,我愛怎麼做都行」。

推想起來,這原本應該是爸爸為了滿足女兒的兒童節願望,讓貓咪來陪伴她,甚至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正因為媽媽是這樣的性格,女兒才需要寵物來濡養情感;然而這肯定沒能獲得這位媽媽的允許,所以她才要堅持退貓。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她其實恰恰是要摔給這父女倆看的,「給你們一個足夠的教訓,對我的話不能當耳旁風」。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里,這樣的場景太常見了。前兩年就有這樣一起悲劇:一個從小家教很嚴的女孩,將虛擬世界作為自己精神的全部寄託,然而有一天下班回家,父母告訴她「我們已經把你的遊戲機砸了」,她當晚就跳樓了。

一位當過中學老師的朋友,在見識過不少控制欲強烈的家長之後,曾向我感嘆:「中國的家長都最擅長毀壞對方最重視的東西,好像不控制人會死一樣。」

為什麼?因為在家長制的邏輯里,只有毀掉你重視的東西,才能彰顯權力。你因此留下心理陰影?那就對了,這樣你才會長記性,看你還敢不敢不聽話。

此時,只有表現出那種不惜代價的狠勁,才能實現「說一不二」的絕對支配權。這和「棒頭上出孝子」的邏輯是內在一致的:在掐滅反抗的苗頭之後,才能真正實現馴服。從本質上說,這是旨在排除任何外部阻力,徹底貫徹家長的主宰意志。

雖然時代不同,表現不一,但這一點並無變化。日前,一位寶媽因孩子吃了同學生日蛋糕而發飆,強調「反式脂肪不健康」,她向來對孩子的飲食控制嚴格,從不允許他亂吃,「我沒看到奶油蛋糕時候開心,看到了上火一萬倍」。她質疑學校「不允許帶零食,卻允許家長給全班帶」,諷刺說:「我兒子評不了優,因為他媽不會舔,精準舔,別人的小恩小惠在我眼裡都是投毒後換名聲」。

更令人吃驚的是,為了讓孩子把吃進去的奶油「逼出體外」,她硬是讓孩子生喝30毫升橄欖油、10毫升椰子油,再加10毫升亞麻籽油,最後孩子哭著說「媽媽我真的以後不敢了」。

這種嚴格要求的背後,透露出某種強迫症:雖然明知道奶油蛋糕「吃一次死不了,但是就是心裡煩躁」,因為這打破了她毫不動搖的原則,擾亂了她的秩序感。

較真說起來,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比豬油還高,而且一般都是外用,因而她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由此也可見,問題並不在於食物本身有多不健康,而在於她那種刻板教條的認知不容任何鬆動。

諷刺的是,控制欲如此之強的家長,給人感覺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極強控制欲,更多的是一種原始的本能,是一種對家人「絞殺式的共生」。

當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種過於緊密的關係帶來的毀滅性,但很多家長的反應是:「那我應該怎麼做?撒手不管也不是個辦法啊!」

有一次送孩子去上學,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在校門口外的牆下被媽媽在那訓斥:「和你說了多少次了,要有規則意識,你沒能按時起床,那好,你現在就要為自己不守規則付出代價。」

這話似乎也有道理,但不知怎麼的,看到那孩子可憐巴巴哀求的眼神,我又心情很複雜:如果沒有人格平等的對待,那麼一些家長說的「規則意識」,恐怕是在培養「規矩意識」——你最好清楚家長定的規矩是不能觸碰的,否則就要受懲罰。

我知道很多人痛恨國人缺乏規則意識,但也許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對待孩子時,只是用新名詞將老一套的家長權威合理化了。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那些即便是想要貫徹「好原則」的家長,其實也在毫不猶豫地運用「壞權力」,並且還比傳統的家長更理直氣壯。他們厭煩老一輩說「我都是為你好」,卻深信自己才真的為了孩子好。

父母的這種言傳身教,可能比他們想要傳達的理念更重要。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本能地就會懂得如何面對權威——是順應、避開還是對抗,尤其是,在這種家庭內部的權力博弈中,有時他們自己就是籌碼。

前一陣在網上看到一位「田園牧歌」說起自己的經歷:

當我鼓了好久的勇氣問她:「為什麼我小時候,你和爸爸吵架,總是半夜把我從床上薅起來讓我跟我爸滾出去?」她輕描淡寫地說:「那是因為你大,你弟小。」其實我知道不是的,是因為與我弟相比較,我,是那個她捨得用來傷害以達到傷害我爸目的選項。

這就是代價:儘管家長可以因此讓孩子一輩子難以擺脫那種畏懼感而順從自己的權威,但你卻難以贏得發自內心的愛。無論家長怎麼用「我都是為你好」來自欺,但這騙不了那些醒悟過來的孩子。

有時候,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自己也擅長施加控制欲,哪怕是以自己作為要挾的籌碼:自殺也可以是一種控制手段,因為「你不聽我的,我就死給你看」。

在我老家,曾有個男孩子在被父母教訓後,喝農藥自殺。總算救活過來,但全家都嚇壞了,自此連重話都不敢說他一句。他後面的人生徹底放飛,直至吸毒走上絕路。

這看上去是「自由」,但不受制約的自由其實是自毀,而之所以如此,恰是因為在掃除了父母施加的他律之後,再沒有任何自律。實際上,那些看似控制一切的父母,也活得很累,因為他們總是繃緊神經防範任何偏離的苗頭。在更多悲劇發生之前,認識到這一點更有必要:給孩子自由,也是給自己自由。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維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12/191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