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張伯苓選擇留下

作者:

張伯苓夫婦與家人合影

1949年11月27日,蔣介石來到張伯苓在重慶的住所,勸說張伯苓一同去台灣。這是蔣介石第三次來到張家。

雙方分賓主坐定後,蔣介石開門見山地說:「我最近要去台灣,老先生是否願意和我一起走?如果先生身體不適,我叫他們在飛機上專門為先生設一個床位。只要先生肯走,什麼條件都能答應,去台灣也好,去美國也行,夫人、子孫全部都去,生活上由國民政府安排。」

對此,張伯苓始終含糊其辭,不作明確答覆。彼此就那麼尷尬的對坐著。

這時張伯苓的夫人王淑貞走了出來,直接對蔣介石說:「張先生不能跟您去台灣,他年老多病,不能長途跋涉。」

聞聽此言,再看看張伯苓默不作聲的神態,蔣介石知道了答案,只好神色悽然地離開了張家。臨上車時,蔣介石因神情恍惚,忘了低頭上車,竟一頭撞在了車門框上。張伯苓見狀趕忙上前問候,蔣介石擺了擺手說:「沒事,沒事。」

幾天後,蔣介石飛離重慶。此後,受父親囑咐,蔣經國仍多次來到張家,作最後的爭取,繼續勸說張伯苓離開大陸。他對張伯苓說:「我們專門給先生準備了一架飛機,幾時想走就幾時走!」

但張伯苓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了大陸。

張伯苓之所以這麼做,與他暗中收到的一封信不無關係。此前,南開校友王恩東以無名氏署名來信,信上說:「老同學飛飛不讓老校長動。」張伯苓看見後喜出望外,如釋重負。「飛飛」是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的筆名。張伯苓從中看出了學生周恩來的關心和期望,於是拿定主意,婉言拒絕了蔣介石的盛情之邀,選擇了留在大陸。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張伯苓召開董事會,決定將重慶南開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無償捐獻給國家。妻子知道後提醒他說:「南開可是你的命根呀,你為南開學校服務了一生,你不心疼啊?」

張伯苓說:「有啥心疼的,南開是私立但不是私有,捐給政府,我放心。」

妻子又提醒說:「那孩子們呢?」言下之意在問,總得給孩子們留些財產吧。

可張伯苓的態度卻很明朗:「對於孩子們,留德不留財。」

12月,張伯苓指令教務主任劉兆吉編造詳細清單,赴重慶軍事管制委員會獻校。劉兆吉平時主管教務行政,對厚厚幾本財務帳冊心裡沒底,就多說了一句:「這些帳目是否真實,可不能出差錯。」話音未落,張伯苓已經怒形於色,用十分激動的口吻說:「兆吉!你以為校長也有貪污行為麼?」

後來帳務驗收順利通過,經多次查證,私立南開雖然募集款項多,校產多,但資產情況清清楚楚,並沒有貪污行為。

1950年3月上旬,張伯苓致函周恩來表達北歸的心情,併到重慶市文教局諮詢回天津的手續。3月21日,中央統戰部電告西南局統戰部:「張伯苓在渝表現如何?請速研究電告。聞他願回天津居住,可以同意其來。」4月1日,西南局統戰部就張伯苓擬回天津事電告中央統戰部,周恩來批示:「可許其北來天津居住。」4月3日,西南局統戰部電告中央統戰部:「張伯苓解放後深居簡出。」4月5日,中央統戰部電告西南局統戰部:「可允張天津居住,請酌予交通上的便利。」

5月3日,重慶南開中學教職員歡送張伯苓北歸,在大操場合影留念。5月4日,張伯苓飛往北京,暫住於西城區小醬坊胡同傅作義家。他在北京住了四個月,先後有周恩來、竺可楨、陶孟和、吳有訓等人前來看望。黃鈺生來探望時,張伯苓托他帶話,徵求南開大學黨支部意見,希望暑假到學校居住一段時期,未獲答覆。

1950年9月15日,75歲的張伯苓啟程回津。離開北京前一天,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為他餞行。飯後,周恩來問他有什麼困難,張伯苓長子張希陸表示,擔心父親回天津有人不理解。周說,我寫信給天津市政府,說明是我們把校長接回來的。

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張伯苓去了南開大學,由喻傳鑒、馮文潛分別介紹解放後學校的變化。9月20日,他再赴南開大學與一些老教授、職員會面,問了些家常話,並表示準備用三天時間遍觀大學南院、東院和北院。在南大的養魚池,他與養魚的老工友握手,旁邊觀魚的學生對老校長沒有任何表示。隨後張伯苓去了南開女中和南開中學,在女中校園行走時,正趕上下課,十幾個初中生並不尊稱他是校長,而是笑嘻嘻地直呼其名。

面對這樣的情景,是張伯苓創辦南開學校幾十年來,擔任校長期間從未有過的,他內心會是怎樣的失落,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

在天津的最後歲月,張伯苓一家先是落腳在南海路的寧家大樓,寧家大樓是一棟紅白相間的二層小洋樓。居住期間,外面有派出所的人看著,後來周恩來的信一到,這些人才撤了。

張伯苓在寧家大樓沒住太久,就又搬去了大理道37號。大理道37號的房子是盧木齋之子盧開源的,也是借住。張伯苓既無房產也無存款,也從來不玩古董,只有幾塊手錶。在天津的最後歲月,張伯苓總是感到無聊,除了偶爾看戲和吃小館子,最大的樂趣就是每晚8點整,從抽屜里拿出七塊舊手錶來與廣播電台對時間。

回到天津的張伯苓漸漸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南開是他用一生心血創建的學校,此時已經與他完全兩分,不被容忍。曾經受師生簇擁、愛戴的場景,竟然一去不返,有時甚至被師生指著鼻子叫罵。有一次他回學校,剛到范孫樓,就被人通知:我們要在這兒開會,請你離開!

10月17日是南開校慶日,張伯苓想去參加有關慶祝活動。16日晚上,南開中學一位老師來到大理道37號,找到張伯苓的三兒子張錫祚傳達學校的意思,希望老校長別去參加校慶。17日這天下起了牛毛細雨,張伯苓穿上雨衣準備出門前往學校,張錫祚勸阻他說:「外面下雨了,爸爸您還是別去吧。」張伯苓聽出話中有話,站在天井,看了看天,脫下雨衣,勉強地笑了笑說:「好,既然下雨了,那我就不去了。」

此時的他,內心充滿了極度的悲涼。

1951年2月23日,中風昏迷九天的張伯苓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在新社會裡只度過了一年零兩個月,原本想大幹一番的他已經無事可做,陪伴他生命的最後時光,只剩下落寞悲涼的寂靜。

他身後房無一間,田無一畝,只有口袋裡的六塊九毛錢。周恩來寫了輓聯,蔣介石撰文悼念,紐約時報也刊文報導了他離世的消息,但國內幾乎沒有報刊報導。就連他的遺願「故後埋葬在南開大學校園內」,都被南開拒絕,直到38年後方才如願以償。

2024-01-04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6/200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