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這是習近平最擔心之處

作者:

習近平3月7日出席軍方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宣告,要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當天,他還列出多項發展重點,第一項是」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經濟發展,提升經略海洋能力。」可見習近平對經略海洋與發展海權的緊迫感。

邁進陸權海權兼備國家

其實,這種緊迫感早在習近平上台後的隔年(2013)充分表露。那是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一次講話。他說,中國已進入從陸權國家向」陸權海權兼備國家」邁進的關鍵階段,海上方向對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影響愈發凸顯。他給出這樣的命題:」國強則海權強,國弱則海權弱。」海權是決定中國和民族命運的重要因素。

習近平舉例說,歷史上曾出現的大國,不論是老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以及後起的德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幾乎都是當時的海洋強國,海權成為綜合國力的戰略依託和潛力所在。中國要提升經略海洋能力,就必須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

由此,中國海軍2014年全面梳理海軍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並把多項重點歸納為習近平的海軍戰略思想。當時,海軍有關人士直言不諱,長期以來,海軍的使命任務始終是立足於近海範圍作戰,軍事觸角很少延伸到第一島鏈之外,海軍的力量部署基本是按照」守疆衛土」的模式設計。

當時,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服役2年,093A型攻擊核潛艇有1艘在役,其他如首艘901大型綜合補給艦3年後服役、首艘055大型飛彈驅逐艦6年後服役,首艘075大型兩棲攻擊艦7年後服役,因此中國海軍尚未形成遠海艦隊實力。

從兵力結構和任務上看,中國海軍更像一支現代版的」要塞艦隊」,依賴於陸基遠程兵力的支援和掩護,在近海執行區域拒止任務,實施守疆衛土的責任,這種戰略強調」以陸制海」而非」以海制海」,艦隊成為陸上要塞的火力延伸,不具真正意義上的制海權。

中國海軍仍未突破」要塞艦隊」基本格局。圖為遼寧艦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演練。路透社圖片

現代」要塞艦隊」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學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2016年5月在《國家利益》(TheNationalInterest)雜誌發表評論指出,中國海軍處於」現代要塞艦隊」的階段,如果靠近本土,在岸上火力支援的範圍內,她們有可能完成任務。中國正指望著這一點。如果」要塞艦隊」前出較遠海域作戰時,由於失去岸上火力保護傘,命運往往悲慘。霍姆斯認為,美國海軍在較遠公海作戰中強於中國海軍,因此在今後一段時間,兩國海軍更有可能在封閉的亞洲水域而非較遠的公海上交戰。

根據當時的條件,中國海軍設想今後一段時間的作戰任務,是與其他軍兵種聯合行動,制止台灣獨立;前推海上防衛警戒線,抵禦可能來自海上方向的威脅和襲擊,保衛沿海地區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戰略目標安全;應對海上突發事件;以及維護國家島嶼主權和海洋權益。

除此,海軍有關部門特別提出,要積極控制南海海區的海上戰略通道,防止海上強國(即指美國)對中國可能進行封鎖,並協同其他軍兵種對敵實施陸海一體的核威懾與核反擊,海軍與其他軍兵種互為依託、優勢互補。軍隊任務也發生變化,把過去以應急作戰作為軍事鬥爭準備的重點,改為應對大規模聯合作戰。

解放軍在著作中承認,海軍現代化水平與打贏資訊化海戰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存在差距),海軍現實能力和履行新形勢下使命任務(包括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的要求也不相適應。中國海軍不認為自己是」要塞艦隊」,但是在實踐中她完全展現」要塞艦隊」的特點。

前出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

能打破」要塞艦隊」的格局,中國海軍有關部門2014年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海軍戰略思想的研討座談會上,提出發展海軍新型作戰力量重點,以加快遠海機動作戰力量為主要方向,抓緊國產航母研製,提高攻擊型核潛艇隱蔽性與反潛反艦能力,研製具有區域防空、反導、反潛和對陸打擊能力的大型驅逐艦,形成以航母及艦載機為核心,大型驅逐艦與攻擊型核潛艇等兵力構成的航母戰鬥群,儘快形成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等遠海海域實施防衛作戰能力。

在此基礎上,組建以航母編隊為主體的海洋戰區,轄區範圍應包括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等廣大海域,任務是維護對外貿易海上航運通道及石油航線安全,保護海外僑民以及海外投資利益安全,維持地區海上秩序,並做好威懾阻止與抗擊強敵來自海上方向軍事干預的準備。

在海洋戰區組建完成之前,海軍應強化遠程機動力量建設,打造一支以大型海上作戰平台為核心,以空軍和二炮部隊(2015年12月改為火箭軍)等遠程作戰力量為補充,能前出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有效遂行任務的聯合力量體系。先完善近海戰場,並儘快啟動遠海戰場建設,逐步形成遠近銜接、全縱深的海洋戰場體系,為維護國家利益在遠海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海軍主要戰略進攻方向。(網絡圖片)

「一帶一路」一盤大棋

到2017年5月十九大舉行前,習近平又對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快推進海軍由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全面提高海上威懾和實戰能力。習近平特別點出」一帶一路」建設是統籌國家發展全局、加強對外戰略運籌的一盤大棋。把這盤棋走穩走好,必須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能為中國在海外的大量投資、大量建設項目和大量僑民,以及關係中國經濟發展與民生命脈的海上戰略通道,提供戰略支撐。

從這個思路看,中國海軍設想的海洋戰區,要比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更為深遠,維護」一帶一路」的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主要戰略進攻方向,面向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西太平洋是主要戰略防禦方向。前者是經略海洋的主戰場,後者是威懾阻止與抗擊強敵來自海上方向軍事干預的重要海域。兩者有別,卻相互聯動。

近平還說,為海外利益提高安全保障,必須有實質性的力量和手段。這方面,中國存在明顯短板,必須加緊補上去,而海軍是最應該走出去,也是最適合走出去的戰略力量。因此,海軍要堅定不移走向遠海,拓展積極防禦戰略縱深,更好維護國家海外利益安全,營造有利的國際戰略態勢。

習近平對海軍走向遠海有很大緊迫感,他提到的」明顯短板」都不是一般缺失,每一項都涉及關鍵作戰要素。他說,海上方向的軍事鬥爭準備有」五弱」問題,從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信息對抗,到水下攻防和作戰數據等,都存在明顯不足。實際上,這不僅是海軍的問題,更是整個聯合作戰體系的問題。

不過,也應該看到,從2014年起中國海軍呈現飛躍式發展,至今已有3艘航母、8艘055大型飛彈驅逐艦服役、2艘901大型綜合補給艦投入使用、093A型攻擊核潛艇有6艘、093B型攻擊核潛艇有2艘試航中、075大型兩棲攻擊艦有3艘服役,中國海軍基本形成遠海艦隊實力。但航母是常規動力而非核動力,海上持久力有限,使得中國航母編隊難以長時間進行遠海防衛任務。

美國國防部去年10月發布《中國軍力報告》(CMPR)指出,目前解放軍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能力在第一島鏈相當強大,並且正在測試在第一島鏈內外的聯合作戰能力。儘管解放軍越來越有能力向菲律賓海投射力量,同時也在尋求進入更遠的太平洋。換言之,目前解放軍前出較遠海域的能力還未達到。

關鍵是掌握海上戰略通道

從中國海軍發展的現狀看,她造艦的速度快於所設定執行的遠海任務,兩者有明顯落差。至今為止,中國海上編隊前出西太平洋的次數逐次增加,但尚未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多樣化作戰模式;在台海地區已經初步具備,在較遠海域還看不到,到北印度洋的次數更是有限。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海軍仍未能突破」要塞艦隊」的基本格局。

習近平說,中國海洋地緣環境相對不利,近海呈半封閉狀、被島嶼阻隔,出海通道受制於人,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從美國的角度看,美中戰略競爭的最佳策略,是把中國海軍限制在第一島鏈和南海海區的半封閉海域之內,縮小作戰範圍,使其處在內線被包圍的狀態,而無法兼顧在外線的海上戰略通道。

當然,中國的」要塞艦隊」格局,可以對靠近第一島鏈的美國艦隊造成火力覆蓋的風險。因此,美國正在以」分布式殺傷」(DistributedLethality)的作戰概念抵銷這種風險。實際上,美中戰略競爭的關鍵,不在於雙方艦隊損失的程度,而在於誰能掌控關係對方經濟發展與民生命脈的海上戰略通道,

這是習近平最擔心之處。海軍能走向遠海,意味著突破」要塞艦隊」的困境。否則,中國的戰略競爭態勢將處在明顯的不利地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2/203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