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紀永添:中國為什麼會挑無冤無仇的菲律賓下手?

作者:
中國想突破第一島鏈並不是新聞,而會選菲律賓下手的關鍵,在於菲律賓是整條島鏈中最弱的一環,中國之所以敢毫無忌憚,在兩國關係陷入低點時,對菲律賓威脅恫嚇,採用手段的強硬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對日本與台灣的動作,原因在於菲律賓的軍事力量孱弱。由於冷戰結束後,菲律賓並無外敵威脅,加上國內的叛軍問題未解,導致菲律賓的國防目標轉為綏靖作戰。

美、菲聯合主導的「海上戰士合作」大規模演訓。(取自美國陸戰隊網站)

中國與周邊許多國家都有主權爭議,台灣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自不待言,與日本也存在不少衝突熱點,包括東海的春曉油田,釣魚台的歸屬等,數十年來雙方屢有齟齬,甚至船艦對峙。但近幾年來,南海問題快速升溫,反而成為了舉世關注的新戰場。中國不只填海造陸,建立跑道與碼頭,快速擴張軍事投射能力,海警與海上民兵,也采灰區戰術,以蠶食鯨吞的方式,逐步控制各個島礁,並以強硬手段,阻止菲律賓的運補船,靠近菲律賓實質控制的爭議島礁。中國海警船以水炮驅逐或故意衝撞菲律賓船隻的畫面,屢屢登上國際新聞版面,讓外界感到南海的情勢,可能比東海或台海還要緊張。那中國為什麼會將重心放在南海,特別針對菲律賓步步進逼,這除了是要確保從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到南海的海上生命線安全,菲律賓的因素也非常值得討論。

中菲在南海的爭端持續升溫,圖為菲律賓海巡遭中國海警船跟監。(美聯社

菲律賓是第一島鏈中最弱的一環

中國想突破第一島鏈並不是新聞,而會選菲律賓下手的關鍵,在於菲律賓是整條島鏈中最弱的一環,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談。首先是菲律賓的經濟孱弱,所以過去中國能利用金援等手段,輕易誘使菲律賓成為親中國家,這在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主政時期最為明顯。杜特蒂垂涎中國帶來的豐厚商業利益,無視中國在南海的快速擴張,這也導致中國在南海如入無人之境。杜特蒂甚至曾威脅要中止美菲之間的「部隊訪問協議(VFA)」,讓美軍無法以交流互訪的名義,駐紮在美國向菲律賓租借的基地內。如果當時杜特蒂真的中止這份協議,將使美軍在南海無落腳之地,對中國來說無疑是重大勝利。只是杜特蒂卸任後,改由親美的小馬可仕上台,不只出借更多基地給美國,並加強與美國合作,以扼止中國在南海的囂張行徑,也導致中菲兩國的關係緊張。

而中國之所以敢毫無忌憚,在兩國關係陷入低點時,對菲律賓威脅恫嚇,採用手段的強硬程度,甚至已經超過對日本與台灣的動作,原因在於菲律賓的軍事力量孱弱。由於冷戰結束後,菲律賓並無外敵威脅,加上國內的叛軍問題未解,導致菲律賓的國防目標轉為綏靖作戰。在國防資源有限下,海空軍逐年萎縮,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戰機與主力艦艇,只有輔助地面作戰的運輸機與偵察機,跟少量外國捐贈的二手巡邏艦。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完全不用擔心情勢會失控。因為一般來說,雖然海上的主權紛爭,在第一線折衝的大多是各國的海巡單位,如中國海警、台灣海巡署與日本海上保全廳,但其實背後都有各國海軍的影子,不是在空中監控,就是派遣艦艇在遠處待命,萬一衝突升級,可就近支援,但菲律賓卻沒有這種能力,而處於絕對劣勢中。

中國之所以敢毫無忌憚對菲律賓威脅恫嚇,原因在於菲律賓的軍事力量孱弱。(圖片摘自菲律賓陸軍網站)

中國如果在東海與日本對峙時,採取直接衝撞的強烈動作,或在台灣海峽以水炮攻擊台灣海巡署的巡護艦,都會立即招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或台灣海軍的武裝艦艇進行干預。雖然雙方無意挑起戰爭,但守土有責,雙方的武裝艦艇在互相追逐衝撞下,萬一造成死傷,或其中一方不慎開火,情況會一發不可收拾。但現在菲律賓海岸巡防隊只能依賴美國提供情報,雖然美軍緊密監控南海的情勢,卻無法在第一時間支援菲律賓,畢竟無法可依,只有菲律賓遭到武力攻擊,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啟動時,美軍才能介入。所以中國可以大玩灰區戰術,以大欺小,只要不讓情勢升級成武力衝突,造成死傷,就不會使情勢失控,擴大成戰爭。中國不斷利用這一點,積極形塑出兵凶戰危的情勢,並操弄認知作戰,希望進一步影響菲律賓社會,以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標。

對中國來說,最有利的情況,是菲律賓再度選出一個新總統,跟杜特蒂一樣親中反美。菲律賓是個新興的民主國家,但受限於國土是由眾多島嶼所組成,各地風俗民情不同,貧富差異頗大,地方勢力割據,整體來說民主制度較為孱弱,也讓中國有可趁之機。中國以經濟利益或賄賂收買的方式,攏絡地方政治家族,以龐大內需市場,引誘商界領袖,並藉助菲律賓華僑的力量,四處滲透,希望能從下到上,影響菲律賓政府的決策。另一方面,在軍事方面不斷施壓,散播與美國合作將讓菲律賓捲入戰火的流言,鼓動反戰與反美情緒,破壞美國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瓦解第一島鏈的圍堵網。菲律賓其實與中國並沒有重大的利益衝突,南海的主權爭議,也還不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只因菲律賓在經濟、軍事、民主制度上較為孱弱,而成為中國的突破口。

美國對中國的反制

美國為了反制中國對菲律賓的步步進逼,也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層面,來協助這個盟邦,避免第一島鏈出現缺口。在政治上,將菲律賓納入美、日、澳的同盟架構,並加強美國與菲律賓的關係。在經濟上則提供援助,鼓勵美國企業到菲律賓投資,最為重要的是美國本來就計劃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所以結合七大工業國(G7)共同推出「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增加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這些背後的角力,最後展現出來的就是菲律賓要求停止中國資助的多個鐵路興建計劃,並在日前的美、日、菲三國高峰會中,共同宣布成立「呂宋經濟走廊(Luzon Economic Corridor)」,連結菲律賓最重要的城市與工業區,活絡經濟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由蘇比克(Subic)到克拉克(Clark)的鐵路,串聯美國所租借的多個基地,極具戰略意義。

依照美菲兩國之間的「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美國已在2014年向菲律賓租用了5個軍事基地,於2023年又新增4個。在第一波租用的基地中,包括了占地廣大的巴薩空軍基地(Cesar Basa Airbase),這是菲律賓空軍極為重要的訓練中心,另一個麥格賽賽堡營區(Fort Magsaysay),則是菲律賓陸軍所擁有的大型營區,空間充足。美國投入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的大筆經費,協助擴建跑道、營舍、訓練設施等,將成為美軍輪駐的重要基地。另外一個包蒂斯塔空軍基地(Antonio Bautista Airbase),則位於菲律賓西南方的巴拉望島(Palawan)上,緊鄰南海,是美軍監控南海情勢的重要據點。而艾布恩空軍基地(Mactan Benito Ebuen Airbase)與倫比亞空軍基地(Lumbia Airbase)則擔任後勤支援,已興建大型油彈庫與倉庫。

美軍「羅斯福號」航艦在菲律賓海航行。(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而新租用的4個軍事基地,又更有針對性。最令外界矚目的,是位於菲律賓國土北端卡加延省(Cagayan)的奧西亞斯海軍基地(Camilo Osias Naval Base),因為距離台灣只有400多公里。這個海軍基地除了擁有碼頭設施,腹地廣大外,旁邊還有一條老舊的跑道,在整建以後,將成為面向巴士海峽的大型綜合基地,對於美軍監控巴士海峽,或在台海爆發戰事時支援台灣,有極大的助益。另一個拉洛機場(Lal-loAirport),一樣位於卡加延省,距離台灣或南海爭議島礁不遠,也已開始擴建跑道,以供美軍使用。而巴拉巴克島(Balabac island)上的基地,扼守巴拉巴克海峽,這是從菲律賓內海通往南海的重要門戶,一直是美國海軍進入南海的關鍵航道。陸軍的克魯茲營區(Camp Melchor Dela Cruz)設施完善,美軍正在增建房舍,以做為美菲聯合司令部。

除了這9個基地外,美軍還打算出資,為巴士海峽中的巴丹群島(Batanes)整建新港口,由於這個港口距離台灣不到200公里,更成為中國不滿的焦點。這些基地分開來看,散落在各處,但隨著呂宋經濟走廊的成形,與美菲聯合演習的不斷擴大,已能看出美軍的規劃。就以今年的肩並肩2024(Balikatan2024)聯合演習來說,規模為史上最大,美軍參演人數高達1萬1000人,會進駐整建好的麥格賽賽堡營區,演習區域包括巴丹群島與巴拉望島,將運用巴拉望島上的包蒂斯塔空軍基地。而之前舉行的空軍雷霆對抗(Cope Thunder)演習,則運用了巴薩與艾布恩空軍基地。另外美、菲兩國陸軍的盾牌2024(Salaknib2024)演習,還首度以空運方式,運送能發射戰斧巡弋飛彈與標準-6型飛彈的堤豐(Typhon)武器系統,到美軍所租用的空軍基地里。

軍事力量越孱弱,壓力就會越大

不過菲律賓也十分清楚,中國就是吃定菲律賓無力反擊,雖然美國不斷強化在菲律賓的軍事部署,但只要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未啟動,美軍就無法介入,協助菲律賓對抗中國壓力。所以菲律賓已宣誓,將調整國防方向,從國內的平叛綏靖改為對抗國外威脅,並先向韓國採購具備一定空戰能力的FA-50戰鬥攻擊機,也考慮購入真正的空優戰機,包括美國的F-16V戰機或瑞典的JAS39E/F戰機,都是熱門人選。在海軍方面,則已從韓國購入2艘何塞.黎剎級(Jose Rizal class)飛彈巡防艦,讓菲律賓首度擁有反艦能力,另2艘HDC-3100型飛彈巡防艦,也將在近期返國服役。而菲律賓向印度訂購的岸射型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飛彈,已經交付第一批,若再加上向日本採購的對海搜索雷達,將可嚇阻過去肆意逼近菲律賓周邊海域的中國艦艇。

「荷西.黎剎號」巡防艦從艦體發射SSM-700K反艦飛彈。(取自菲律賓武裝部隊)

當然,菲律賓的建軍速度與整體軍力,不可能與中國抗衡,即使未來採購的武器系統,都能依計劃全部到齊,但幾十架的戰機與數艘飛彈巡防艦,還不到中國南部戰區兵力的零頭,若真的與中國爆發武裝衝突,岸置的防空與反艦飛彈,也會快速耗盡。但菲律賓仍選擇走向建軍之路,因為越孱弱,壓力就會越大,擁有一定的反擊能力,才能化解中國的挑釁與步步進逼,這道理再簡單不過。台灣內部也常有意見認為,台灣再如何建軍,都沒有辦法與中國抗衡,所以沒有必要做徒勞無功的事。卻沒有想過,台灣建軍的目的並非要超越中國,而是要避免台灣成為第一島鏈上最弱的那一點。菲律賓過去與中國關係良好,也無歷史宿怨,更不是中國宣稱擁有的固有領土,卻因為國力較為孱弱,而成為中國近年來施壓恫嚇的對象,非常值得台灣警惕與借鏡。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7/205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