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殷罡:巴以衝突的死結,是哈馬斯和伊朗故意阻撓和平

作者: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是有很深的矛盾的。伊朗是什葉派,它要輸出它的伊斯蘭革命,推行自己的體制,扶植各國的什葉派力量來改造阿拉伯世界。而阿拉伯世界絕大多數都是遜尼派,要守自己的地盤。今天的伊朗陣營包括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的什葉派、黎巴嫩的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還包括阿富汗中部的什葉派地區。

這個衝突里,伊朗是進攻的一方,阿拉伯國家是防守的一方。以色列也是受伊朗攻擊的一方,所以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對抗伊朗是天然的趨勢。伊朗要阻止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聯合,就要阻止中東的和解潮。

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以後,在幕後操縱操盤伊拉克政治的薩達姆就登上前台當了總統,第二年就全面進攻伊朗(兩伊戰爭)。阿拉伯人(除了敘利亞)都是占在伊拉克這邊,阿拉法特當然也得支持阿拉伯人這一方,就得罪了伊朗。

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巴解組織放棄武裝鬥爭,霍梅尼就罵阿拉法特是蠢蛋、叛徒。1991年,召開了美國主導的解決阿以衝突的馬德里和會,確立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阿拉伯國家都參加了,這說明中東和平進程成為一種大勢,而伊朗是堅決反對的。

這樣一來,伊朗和主張堅決消滅以色列的哈馬斯就搭上線了。1992年,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見了到訪的哈馬斯代表團,承諾給哈馬斯政治支持和經濟、軍事支持。1993年,巴解正式跟以色列和解了,到1994年,也就是巴解和哈馬斯在加沙爆發衝突的時候,伊朗激進青年就把巴解駐德黑蘭辦事處砸了,趕走了巴解代表,讓哈馬斯進駐。這樣哈馬斯就和伊朗建立了正式的關係。

從90年代初,伊朗就開始訓練哈馬斯的戰鬥人員,參訓人員數以千計。2006年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哈馬斯獲勝,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現在流亡卡達當了總理,上台後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的正式身份首訪德黑蘭。這樣局面就變得非常關鍵,伊朗可以操控巴以關係了。

不久後,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加沙一帶開始了非常殘酷的內戰,結果是哈馬斯完全控制了加沙,把巴解組織、法塔赫趕去了約旦河西岸。從2008年到這次襲擊之前,哈馬斯和更激進的吉哈德組織與以色列之間一共發起過4次大規模衝突。每次都是發火箭,以色列報復,然後埃及調停停火。

這一次,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這麼大規模的攻擊,占領了比加沙面積還大一倍的以色列領土,燒殺兩天,殺死上千以色列人,這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沒有的事。所以這次衝突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樣。

這次襲擊的發動時機選擇很準。10月7日這一天,既是以色列住棚節7天長假後的第一天,又是妥拉節,同時也是安息日,周六,以色列全民處於最松解的狀態。而且發生在凌晨6點多,我相信被襲擊時大部分猶太人都在床上。由於之前挺長時間加沙沒出什麼事,在加沙前線的以色列兵力很稀薄,出事後很長時間都沒反應,哨所都被端了。

而從大的環境上看,選擇在這時候開戰,就是要攪局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談判。沙特和以色列建交,是拜登大選前的一張牌,很可能就是在今年底明年初這個時候。哈馬斯和伊朗都不願意看到它發生。

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的關係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國家。我們剛說中國是第一個支持巴解組織的,第一個反對巴解極端派恐怖主義的。而沙特則是巴解最大的金主。1969年巴解代表團訪問沙特請求資助,當時費薩爾國王就承諾每年給他們1200萬美元。巴解還有一個要求,在沙特打工的巴勒斯坦人,每個人每個月把收入的5%交給他們,叫做解放稅。穆斯林本來要把5%收入交給清真寺的,這叫天課。巴解組織是個世俗組織不興這個,就叫解放稅。沙特也同意了。

另外,沙特是阿拉伯和平倡議的提議者。這個倡議是什麼呢,就是在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基礎上,阿拉伯國家整體上和以色列建交,不要一個一個建。川普在2020年通過亞伯拉罕協議,讓以色列跟阿聯、巴林、蘇丹、摩洛哥建交了。阿聯很突出,它的地位跟沙特很近,就是出錢沒那麼多,體量沒那麼大。現在又和沙特談建交,如果拜登促成了沙特和以色列建交,其他阿拉伯國家就都會跟上去了。

沙特是整體建交方案的提出者,且長期是巴解組織最大的金主,沙特也要和以色列建交了,大勢就無法挽回了,它就不會再支持什麼阿拉伯反抗、巴勒斯坦反抗了。哈馬斯怎麼活下去呢?伊朗從1979年確立的阻止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和解的這個結構性的國策,不就失敗了嗎?伊朗沒法接受這個現實。

之前,阿拉伯世界在伊朗核危機期間和以色列已經結成了統一戰線。2017年,川普到沙特組成了40多個國家的伊斯蘭反恐聯盟,參加的國家全是遜尼派的,什葉派當權的敘利亞、伊朗、伊拉克都沒參加。以色列反對伊朗核武器,這些國家也反對伊朗核武器,這個伊斯蘭反恐聯盟就是反伊朗聯盟。我當時的看法就是伊朗在核問題上沒有好的出路,伊朗必須做政策調整。本來核問題上就被打壓,現在國策又面臨失敗,所以出現今天這一幕,合情合理。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的這種對立,不完全是什葉派和遜尼派教派之間的對立。它有宗教背景,但哈馬斯提出的主要是政治口號。伊朗的提法有宗教意味,說全世界都應該政教合一搞伊斯蘭共和。但這種政治博弈是在民族國家之間進行的,不是教派之間進行的。否則無法理解哈馬斯這個遜尼派組織為什麼跟什葉派的伊朗結盟。

哈馬斯在阿拉伯世界其實也不受待見,其中有一條就是跟著什葉派的指揮棒轉,服從伊朗的布局,以阿拉伯世界為敵。在阿拉伯世界眼裡,哈馬斯也是叛徒。同樣,去年剛恢復阿盟資格的卡達也是。當時都跟它斷交的原因之一就是2012年卡達的埃米爾居然在穆兄會執政埃及期間,通過西奈半島到哈馬斯控制下的加沙訪問。卡達的埃米爾一次性給哈馬斯4億美元,當然是所謂和平建設的錢。這在阿拉伯人眼裡又犯了忌。

因此,這裡主要是民族之間的博弈,但也不能完全按民族劃分,宗教意識主導也是存在的。比如敘利亞是阿拉伯人,但掌權的是什葉派,儘管是少數,但它是伊朗陣營的。兩伊戰爭期間,敘利亞居然支持伊朗,為同阿拉伯人作戰的伊朗提供武器。葉門的胡賽也是這樣,阿拉伯人,但屬什葉派,接受伊朗的治國理念和援助。更不要說黎巴嫩的真主黨了。伊朗的什葉派革命輸出還是很有成果的。

不過敘利亞在這次戰爭中聲調很低,你看不到它說什麼。因為哈馬斯這幫人原來領導機構就在敘利亞,結果到敘利亞鬧「阿拉伯之春」的時候,哈馬斯支持造反的穆兄會,阿薩德就把哈馬斯全當恐怖分子趕走了。敘利亞不支持哈馬斯。

哈馬斯能代表巴勒斯坦嗎?

現在媒體上都說巴以衝突,但是也有一些國際媒體寫它是哈以衝突。哈以衝突或者說以哈衝突是這次戰爭比較準確的稱呼。因為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在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武裝並沒有參戰。說這一次是巴以衝突,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公平的。當然從整體上看,畢竟是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人之間的一場戰爭,說巴以衝突可以,但應該加以註解。

那麼,哈馬斯能不能代表全部或者大部分巴勒斯坦人呢?很多人都知道2006年的巴勒斯坦國民議會選舉里,哈馬斯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媒體和一些學者不了解具體情況,一聽說哈馬斯勝了就開始寫文章,但缺乏對次哈馬斯勝選的多方面原因的了解,是過於簡單化的議論。

這個議會選舉是在2005年開始的,2006年1月正式投票。這時候巴以和平進程已經中斷了,阿拉法特已經死了,衝突造成的傷亡讓巴勒斯坦的民意也發生了改變,巴解威望下降。同時,哈馬斯不是以自己名義參選的,是組團參選的。它的選舉綱領也不是說選上我就跟以色列開戰、血戰到底,全是好聽的。

但問題還出在選舉制上,不同的選舉制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就一張選票來選總統,選阿巴斯還是哈尼亞,那誰敢選哈尼亞?但是巴勒斯坦議會採用的是兩票選舉制,議員里一半通過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另一半通過傳統選區選舉產生。這選舉法是聯合國弄的。

第一張票叫中央選區選票。參加這個選舉必須以政黨名義,像法塔赫、人陣,哈馬斯變了個號,因為世界各國都不能以宗教、教會名義參選。在這張選票上,巴解各派加起來稍微超過了50%。也就是說,如果按一張選票來選,哈馬斯贏不了。

第二張選票是地區選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分成16個選區,各個黨派都推舉自己的候選人,不是以黨的名義,而是以當地候選人的名義。這下慘了,法塔赫這波推舉的都是政工幹部、警察局長一類長官級別的人。哈馬斯聰明,提名的都是醫生、大學教授、慈善會領導。選本選區的代表,選民肯定是誰像好人我選誰。法塔赫推舉的這些官貪污受賄、上街打人,肯定都不選,選哈馬斯推出的這些學者醫生。所以在第二張選票上,哈馬斯得到了壓倒性的勝利。兩票相加,哈馬斯就贏了。

後來巴勒斯坦再選舉就很難了,喊了十年都沒有實現。因為阿巴斯要求改變選舉制,改成一票制。這樣誰會選哈馬斯?就這一條改變選舉制,哈馬斯和其他小派別怎麼能同意呢?所以一直無法再舉行選舉。上次大選是17年前舉行的,阿巴斯都超期服役多少年了,哈馬斯說你根本就是非法,全世界沒有哪個政府是一口氣干17年的。哈馬斯說的這話還真占法理。去年阿爾及利亞召開法塔赫和哈馬斯的和解會議,說要舉行選舉。我就跟人說選不了,選舉制就定不下來。

根據去年11月在阿爾及爾簽署的協議,要在2023年年底舉行新的大選。別說10月7號打起來了,就是沒打起來,選舉法還沒定,選舉規則還沒定,怎麼選?選舉制決定選舉結果,想改成有利於你的,哈馬斯就不參加,接著打,繼續內戰。在中東這個舞台上,很多會議、講話是做遊戲。阿爾及利亞為什麼去年要把人都請去搞巴勒斯坦和解會議呢,因為它很快就要當阿盟輪值主席了,得有作為。都是講故事。

哈馬斯在這方面把所有人都騙了。這次襲擊以色列為什麼毫無準備、讓哈馬斯得手,也是因為哈馬斯在過去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停止和以色列衝突,忙於跟阿巴斯談判,在阿爾及利亞的主持下參加巴勒斯坦各派和解大會,確認要舉行新一次的巴勒斯坦國民議會選舉,做出了一幅改弦更張的樣子。他提出要修改巴解章程,加入巴解,加入之後不就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的成員了嗎?事實證明,這是戰略欺騙,它把所有人都騙了,把我也騙了。

現在很多人說哈馬斯是反抗占領什麼的,實際在加沙並不存在以色列占領問題。需要說明的是,2005年沙龍全部撤離加沙之後,加薩走廊已經是一片巴勒斯坦人完全控制的土地,加沙1967年之後被以色列占領的狀態已經結束了,加沙同以色列和埃及的邊界就是1949年停火線,這條停火線就是國際社會反覆呼籲為巴勒斯坦人爭取的1967年邊界,是符合國際法標準的。現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定居點爭議,發生在約旦河西岸,約旦河西岸的一部分地區還處於以色列的占領狀態。以色列已經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決議把加沙交給巴勒斯坦人了。

2007年加沙內戰以後,哈馬斯就把法塔赫、巴解組織的人全都趕走了,對加沙實行單方面的有效控制,到現在是16年。在這16年裡,加沙不是一片被占領的土地,而是被哈馬斯控制的巴勒斯坦領土。我當年就哈馬斯在2007年後老向以色列發火箭寫過一篇文章,就說哈馬斯是反抗占領還是邀請占領?結論是邀請占領。他們的立場是衝突必須延續,你都走了算什麼事啊?

再說所謂封鎖加沙的問題。現在加沙和以色列、和埃及的邊界是國際邊界,就是巴勒斯坦國的「1967年邊界」。任何國家的邊境都會有一定攔阻設施。哈馬斯自從控制加沙之後,不斷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在這次戰爭之前曾經有4次嚴重交火。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怎麼可能不對邊境實施封鎖?封鎖是哈馬斯延續衝突的必然後果。

而且封鎖是控制違禁品進出,從埃及口岸進入的聯合國救援物資並不受影響,在非衝突狀態下,加沙的水電糧油、醫療設施都是正常運轉的。但在衝突時期,封鎖會更加嚴密。但即便這樣,哈馬斯還是儲藏了大量物資,地下的兵工廠加緊生產,儲存了上萬枚火箭。受封鎖影響的主要是老百姓。

總之,局勢的發展過程是,哈馬斯把整個加沙打造成一個出擊陣地、立體戰鬥堡壘,民用軍用設施混雜在一起,有些是民居下面就是軍用地道。一旦打起來,平民傷亡一定會很大,哈馬斯追求的正是這一點。所以,封鎖導致哈馬斯報復是不成立的,是哈馬斯反對和解發動衝突導致的封鎖。這是很遺憾的事。

巴以衝突的前景:無解的難題

雖然哈馬斯在阿拉伯世界並不受待見,但如果哈馬斯以很小的代價被以色列完全消滅,以色列沒麻煩了,阿拉伯國家也不大高興。因為巴以衝突如果真消停了,外部威脅都沒有了,內政壓力就大了。你看阿拉伯國家的每一個國家的在不同階段的每一次表態,要是真了解這個背景的話,能看出門道來。因為情況複雜,必須會解讀他們的表態。哈馬斯為什麼這麼多年被封鎖打擊還能生存下來?第一它對加沙實行的是有效的控制,別的勢力像吉哈德、基地組織試圖在這裡插足,哈馬斯就鎮壓他們。事實上以色列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幻想哈馬斯改弦更張,還說過如果哈馬斯控制了巴勒斯坦,願意跟我們談判,我們也願意談。第二,他們有生存門道,通過地道走私。它的武器裝備的確是很多是從伊朗來的,但民用物資也可以輕易地轉變為軍用物資。2012年卡達埃米爾承諾,支持加沙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後來還給錢。基礎設施建設就得用水泥,水泥就拿去修地道了。基礎設施建設得鋪水管,把水管挖出來截成一節一節的,就變成火箭了。除了地道系統,還有海上漂浮系統。就是把武器裝在很結實的膠囊里,再充上空氣,控制充氣的比例,就可以讓這個膠囊就在水面下可看見的地方漂行。這樣蛙人就可以把這悄悄的、在飛機看不到的地方把它拽到岸上。通過這個和地道,從黎巴嫩、從埃及西奈半島的海岸就往這邊送。這些地道也不能把它完全封上,這地道有些是送武器的,有些是運走私品,有些是點外賣的。離加沙不遠有個埃及城市叫阿里什。加沙要吃點什麼好吃的,像麥當勞,就要從這裡通過地道往裡送。把地道炸了,死的都是老百姓。但送武器還是送外賣,根本分不清。

這地道是一開始沒有,以色列沒撤的時候到處查,沒有發現。以色列一撤就開始挖。一開始比較淺,三米五米,現在好幾十米,有作戰指揮設施。總長度都好幾百公里了。即便以色列進去摧毀,難度也特別大。所以以色列人現在開始反思,2005年完全撤出加沙,本來是要幸災樂禍的,結果哈馬斯把加沙打造成一個能攻能防的戰鬥堡壘。那沙龍這個撤出加沙到底是對了還是錯了?從政治上講,撤了就不是占領者了,沒有我的事了。結果人家造成戰鬥堡壘還要打你,你還得占,死人更多,罪過更大。

現在以色列跟一些國際媒體和外國政治家私下發了一些視頻,他們繳獲的10月7日、8日在南部哈馬斯屠殺現場的影視資料,還開了大規模的記者招待會放這些資料,但是不許錄影和傳播,因為鏡頭太殘忍。以巴之間的這種宣傳戰這麼打下去,時間稍長一點,大家會明白很多事。當然以色列在報復過程中炸樓房、造成很多平民傷亡,又會激起全世界的憤怒,肯定也是這樣的。

但應該理解一個大勢:畢竟雙方1993年已經簽署了和解協議、「土地換和平」協議。「土地換和平」在初期進展是順利的,如果大家都有和平願望的話,現在和平早就該實現了。正是有人,從伊朗到哈馬斯,不願意看到奧斯陸協議的實現,不斷地挑起衝突,結果就是製造了更多的仇恨。如果說以暴易暴是合理的話,那麼這個衝突永遠不會結束。我們還是要理智地看大勢,不能在現象上過度動情緒,做一些過於表面的判斷。

這一波的衝擊很大,未來可能會更大。但有一條,如果不改變加沙的政治地圖,衝突還會有。理想的辦法,從法理上說,是巴解接管加沙,哈馬斯認輸。這太難。如果戰爭繼續持續,要看以色列方面,如果真是過度報復,進去占領,哈馬斯真是扛不住了,這時候黎巴嫩真主黨如果打過來,戰爭就擴大了。

但戰爭擴大的可能性大不大?不一定。真主黨聯盟在上次黎巴嫩議會選舉里,128個議席里占了61個,剛剛跌落50%以下。一開始它只是個民兵組織,2006年聽伊朗的命令打以色列,給聯合國伊核問題討論製造障礙。但現在真主黨發展成在黎巴嫩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的政黨,如果它打,美國航母的所有炸彈全都會落到真主黨頭上,不會落到哈馬斯頭上,真主黨這麼多年的經營就完了,國土基建也都完了,它虧不虧?所以很難走到這一步。但是它也很難不作表示。所以就今天打一個坦克明天打一個坦克,維持這種低烈度衝突,表示我們也施加壓力了,也參戰了。

現在就擺出了一道無解的題。以色列要消滅哈馬斯,但是怎麼消滅?2014年的時候以色列進去過一次,進去很小的一片地區,結果造成很多傷亡。這次以色列說加沙北部都要撤,但也有就不撤的,還有住醫院裡的怎麼撤?埃及現在堵住也不讓進。讓哈馬斯過來那不就給我找麻煩了嗎。約旦也說不許難民過來,它吃過多大的虧呀。你說怎麼辦?

正確解決辦法就是,由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巴解組織接管加沙。你說這難度多大?也不能責怪巴勒斯坦人無能、不統一。西岸和加沙,兩個政黨、兩個目標,中間隔著以色列,怎麼統一?而且巴解也打不過。至於說兩國方案,這很對,但兩國方案的一個前提是巴勒斯坦先成為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有統一的管理,談了簽了就去執行,否則又會重複1993年的悲劇。1993年以色列和巴解組織已經實現和解了,已經朝著兩國方案去發展了,結果中斷了。如果現在阿巴斯再跟內塔尼亞胡簽一個協議,會敗得比上次還慘。對於哈馬斯和伊朗來說,把巴勒斯坦這個節抓住了,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你說難不難?太難了。

今天以巴之間的仇恨是逐漸積累的。在衝突戰爭中發生殺戮事件,從1948年開始就有,仇恨是很深的。在以色列占領期間,巴勒斯坦人的獨狼活動、游擊活動都遭到鎮壓,尤其軍事人員和民眾混雜在一起,以色列的搜索、檢查很不客氣,對巴勒斯坦人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傷害。他們對以色列人有仇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批評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中、占領期間傷害平民的問題非常嚴重。

胡塞武裝更是如此。最近美國軍艦擊落胡塞武裝的飛彈、無人機,也就是這個。伊拉克民兵說要組織起來進軍,它過不去啊。伊朗說幾十萬人報名參軍,幫哈馬斯打仗,也過不去。所以理論上,不能完全排除戰爭擴大,美國、以色列和伊朗全打起來的情況,但目前還沒看到這種可能。

現在國內輿論場很混亂。一個原因是沒有這方面的正規教育,都聽從課本上一些很籠統、很原則的說法確定自己的立場。第二,現在自媒體很多,發聲很隨便,他們當中立場偏差的言論非常多。最根本的一條,缺乏知識,沒有分清情理和法理,對事態發展的過程和細節都不知道、不了解。讓一個小青年看幾個短視頻就決定立場,怎麼可能?

同樣在英美這些國家也一樣。因為中東、巴以這些事太複雜,頭緒太多,你讓一般老百姓在一種激烈衝突時期發表恰如其分的見解難度也大。最主要的一條是,知識、信息的缺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殷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等中東國家訪問研究,熟悉中東事務,多次獲社科院優秀科研成果獎。(編者注)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7/204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