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張成覺:一二九運動是自發的

作者:

「歷史的事實表明:一二九運動是自發的。」這是馮蘭瑞(1920-9-16—2019-2-28)宏文《一二九運動到底是誰發動的》作出的結論。

一二九運動中學生與軍警爭搶水龍,來源:China Daily

據《維基百科》,一二九運動可分為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一二•九運動」是指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上街請願遊行,以及12月16日北平市更大規模的學生遊行活動,和1936年1月初「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還包括同時期受北平12•9、12•16遊行的影響在全國20多個城市掀起的學生運動與社會響應。廣義的「一二•九運動」還包括1936年2月1日成立的北平「民族「解放」先鋒隊」運動,此「民先」運動很快擴大為全國及海外並歷時三年的青年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直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民先」停止發展。

由於一二九運動開啟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全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先河,故事後自毛本人起,從上到下各級黨組織均一直竭力宣稱該運動是中共發動的,見於各種有關記述中的「主要領導者」不下十餘人,包括:

1彭濤(1913-1961-11-14)2黃敬(1912–1958-2-10)3姚依林(1917-9-6–1994-12-11)4蔣南翔(1913-9-7–1988-5-3)5黃華(1913-1-25–2010-11-24)6王學明(1916–1978-7-16)7宋黎(1911-10-27–2002-11-12)8郭明秋(1917–2001-5-14)9周小舟(1912-11-11–1966-12-26)10李昌(1914-12-12–2010-9-3)11林楓(1906-9-30–1977-9-29)

《維基百科》稱:一二•九運動初期實際負責人是彭濤並起主要作用,實際前線工作以經驗豐富的黃敬為主,谷景生主要做共青團北平市委書記和負責左聯工作。1935年12月20日河北省委把王學明與彭濤同時調走,正式派遣林楓到北平成立北平市委,林楓任市委書記。

據《維基百科》:彭濤於1931年初考入北平大學附中高中部就讀。「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北平學生南下示威運動及左聯北方分盟。1932年6月,轉為中共黨員,1933年夏被派到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部工作。同年9月抗日同盟軍失敗後回北平,1934年考入輔仁大學,與平大附中的同學谷景生取得聯繫,又找到周小舟,在北平的大中學校恢復團組織與外圍抗日組織「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宋慶齡發起創建)北平分會。1935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決定由王學明、彭濤、楊子英組成中共北平市工委,彭濤任宣傳部長;11月北平市工委改為中共北平臨時市委,任組織部長、北平學聯黨團書記、平津學生聯合會南下擴大宣傳團黨團書記。

至於黃敬,相信不少讀者都不陌生。他原名俞啟威,是北大數學系學生,1932年入黨,未幾成了李雲鶴(藝名藍?,即江青)的前夫。一二九遊行時,他站在一輛有軌電車頂指揮大家衝破軍警的阻截,被拍了照片廣為散布。當時在下面托著他的是東北大學遊行隊指揮宋黎。1959年電影《青春之歌》末尾有個鏡頭,林道靜也是這樣站著的。

說到谷景生,他一度短暫地擔任北平臨時市委書記。抗戰開始就奉派到山西跟薄一波共同做閻錫山部隊的整訓工作。後來他成了薄一波的親家,所以去世後薄特地撰文表示悼念,文章寫得很有感情:

「谷景生同志1929年即投身中國革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了七十多年,曾經做過一些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產生重大影響的大事,是一個對黨和人民有功的人。然而,他又歷經磨難,對自己的功績從不言及,以至今天的許多人對他並不熟悉。如今谷景生同志去世了,我們的黨和人民軍隊,尤其是廣大青年,應該記住他的功績,記住他的名字。」

不過薄文並沒有具體記述谷景生在一二九運動中擔當的角色,只縷述了自抗戰到韓戰(上甘嶺戰役與秦基偉拍檔)十多年裡谷的累累功跡,也交代了1957年穀的厄運—其妻北京市中級黨校教研室主任范承秀(范仲淹後人)由於庇護校內教員被打成右派,當時范已有身孕,谷堅拒上級指示,不肯與之離婚。後被貶調離與錢學森共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文革初起原任總政群工部部長的他因一二九運動期間曾被捕而被定為叛徒,開除黨籍(當時凡歷史上曾蹲過蔣管區監獄者,不論是否經組織保釋,都一律戴上「叛徒」鐵帽,其最著者為華北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等61人叛徒集團),直至1973年穀妻才獲葉劍英批准首次探監。1975年鄧小平找秦基偉請谷出來工作,1978年12月復出,隨即參與組織指揮了中越戰爭,1981年調任新疆第二書記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書記。

谷生平一大安慰是跟范承秀育有五朵金花,三女成了國企首腦腰纏萬貫,老三嫁李雪峰之子,幼女(即1957年范腹中胎兒)嫁薄熙來。但他去世後薄谷開來因故意殺人(還是外國人)罪被判死緩(後減為無期徒刑)。

前面提到的宋黎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肄業於東北大學,一二九之後奉命到張學良身邊做臥底,深得張少帥的賞識而被任為秘書。與西安事變關係密切。中共建政後官至省部級。

上列諸人中以清華大學的姚依林(姚克廣)升遷至最高——政治局常委。他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1935年11月經周小舟介紹加入中共。12月8日晚姚依林和彭濤,郭明秋,黃敬,孫敬文開會,決定由黃敬在遊行隊伍中指揮,姚依林和郭明秋在西單北亞咖啡館內坐鎮指揮,彭濤不公開露面。1936年1月,中共北平市委改組北平學聯黨團,姚依林任黨團書記。1937年7月任天津市委書記。抗戰及國共內戰時期輾轉各地一路順利,中共建政後高歌猛進從未受挫。他支持六四鎮壓,屹立不倒。其女婿王岐山也一樣青雲直上至副國級,翁婿可謂政壇長青樹。

值得一提的是姚依林之母曾以任教中學英語謀生,姚自小得其薰陶聽說能力當然頗強。他還會製造炸彈,在最高層中再無第二人!蔣南翔作為當年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廣為人知,而其警句「華北之大,再也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尤其不脛而走。不過實際上他所起作用較彭黃(敬)谷姚略低,甚至不如燕京大學的黃華(王汝梅)。

黃華曾任燕京大學學生會主席,一二九運動時是學生聯合會總交際。這跟他後來出任大陸中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和外交部長倒是銜接得十分合適。1936年1月他加入中共,6月陪同斯諾赴延安採訪毛澤東。後留在當地任翻譯及朱德的政治秘書等。其夫人何理良是法學家兼作家何思敬的女兒,婚姻介紹人是朱德夫人康克清。黃華最後也官至副國級(人大副委員長)。

有「黨內的覺醒者」之稱的李昌,是土家族人,他1934年逃亡南京時失去了團的關係。1935年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積極參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兩次遊行示威。1936年1月北平學聯組成了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他擔任第三團先遣隊長。1936年2月1日,南下擴大宣傳團成立了北平「民族「解放」先鋒隊」,李昌是清華大學民先隊的小隊長。3月當選大隊長。6月調入北平民先總隊部接任總隊長。此前的5月,共青團宣布「改造」,已經重新入團的李昌正式轉為中共黨員。1937年2月民先隊召開了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性的青年骨幹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李昌當選全國民先總隊長。1938年到延安後,他主要從事青年工作。

相比上面眾多大哥哥,郭明秋只是小妹妹。但她1935年加入中共,曾任共青團北平市委組織,宣傳部部長,北平大中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主席。1936年與天津市委書記林楓結婚。1937年10月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蔡暢的秘書。1940年任婦委秘書長。

以上各位當時均屬在校的大中學生,周小舟卻不然。他1935年畢業於北師大國文系,在校加入中共,任北平臨時市委宣傳部長,11月底調到中共中央北方局聯絡部工作。1936年春奉派赴南京和宋子文,陳立夫談判停止內戰聯合抗日。8月赴延安向中央匯報,之後任毛的秘書。可見跟一二九運動沒多大關係。

林楓就更是1935年12月20日才到北平就任臨時市委書記。兩次大遊行都過去了。

馮蘭瑞(1920-9-16—2019-2-28)是李昌的妻子,經濟學家。1938年入黨,與李結婚於1946年。故對「一二•九」運動甚為知情。她在《是誰發動了一二九運動》一文中寫道:

如果從1935年12月9日的請願遊行算起,到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停止發展為止,歷時三年整。這三年總的形勢是,全國抗日救國運動風起雲湧、日愈高漲、不可遏止,也是民先隊蓬勃發展的時期。與此相應,「一二•九」運動也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一、發動和發生階段;二、成長壯大階段;三、持續發展階段。如果將1938年11月後的這段民先隊名存實亡,僅僅作為中共黨的一種鬥爭工具的時期不算,只從1935年「一二•九」發動請願遊行到1938年11月停止發展為止這三年來考察,整個運動則可以分為上述三個互相銜接又有所交叉的階段,本文著重討論第一階段:發動和發生階段。

一,「一二•九」運動發生的時代背景

1.國內外形勢使然。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對華侵略步步緊逼,東北三省淪陷。1935年華北危急,國難當頭,民族危亡。日本又提出「華北特殊化」、「華北五省自治」。國民黨河北省黨部、北平市黨部、中央軍和憲兵第三團均已從華北撤走,預定於1935年12月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委任宋哲元為主任。「華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青年學生滿腔熱情呼籲抗日。這是當年最大最重要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蔣介石堅持實行「攘外必先安內」,調集大軍對紅軍進行了第四、第五次軍事圍剿。紅軍反第五次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征,到達陝北時已損失了90%。加上共產黨在國統區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大批黨團員骨幹被捕、被殺害或逃亡,損失慘重。到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期間,中共北平黨的組織不僅很不穩定,而且幾乎處於癱瘓狀態。

2.中共地下黨力量削弱,組織變動頻繁。

「一二•九」運動時期黨的北平市臨委負責宣傳的彭濤在1960年11月24日的一次談話中說:「當時黨員全(北平)市共有十來個,連共青團員不過二十個左右。」時任河北省委代理書記、組織部長的朱理治1960年回憶得更具體,當時北平只有9個黨員。1936年初,劉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時,說「整個北方局能夠聯絡到的黨員不過三十人左右,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使黨的組織幾乎瓦解殆盡,並在滅亡之途往下滑。」那幾年,北平市委疊遭破壞,市委書記、委員被捕、犧牲、轉移。市委組織變動頻繁;書記幾次易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包括代理書記)竟連續換了近二十位。1935年秋冬,黨的北平臨委處於分裂狀態,根本無暇也無力顧及領導學生運動。然而,半個世紀以來,在不少回憶「一二•九」運動的文章中,在「一二•九」運動親歷者的座談會上,一般都說「一二•九」運動是黨領導發動的。如: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的《一二•九運動回憶錄》一書,多數人的文章、發言就是這樣說的,但都語焉不詳。「一二•九」四十五周年的一次聚會上,陳其五同志說:「我當時還不是黨員,但我清楚地意識到黨在領導。」但究竟是怎樣領導怎樣發動的?當時黨的市委是什麼情況?書記是誰?則說不清楚。

二、當時中共北平地下黨的組織、書記變動情況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前面提到的,1935年1月,建立了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市工委),不久書記許子云等被捕,組織被破壞。六七月間,河北省委派李常青到北平,重建市工委,任命原市團委書記王學明為書記,楊子英、冷楚先後負責組織,彭濤負責宣傳。第二種說法是,由於北平市工委發生路線分歧,河北省委決定撤銷市工委,成立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由谷景生任臨委書記,組織發動了「一二•九」運動。第三種說法是,1935年11月下旬,李常青奉命到北平,「直接主持北平黨的工作」(也有說李常青以省委特派員身份兼任中共北平臨委書記的)。

我查到的當事人詳細講述「一二•九」運動策劃發動過程的材料,有姚依林、郭明秋和谷景生三人的文章和談話。姚依林和郭明秋文章是第一種說法,谷景生文章是第二種說法。按谷景生有關文章和談話,谷主要是通過與郭明秋單線聯繫來組織和指揮「一二•九」遊行的,但郭的文章沒有支持這樣一種說法。所以本文以下按第一種說法展開。「一二•九」運動,是一次學生群眾向政府當局請願,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愛國救亡活動。當時的臨委書記王學明等,堅持武裝暴動奪取政權的路線,不可能去組織領導學生請願;在王學明任臨委書記時,谷景生是「文盟」和「左聯」黨團書記,不是臨委書記;李常青是省委派來調查北平臨委分裂問題的,不可能自己當了書記。

事實是,1935年1月,時在天津的中共河北省委決定建立北平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市工委),同時恢覆共青團北平市委。許子云任市工委書記,王學明任團委書記。不久,市工委再遭國民黨當局破壞,許子云被捕。下半年,省委決定重建北平市黨的組織,派李常青到北平,宣布成立中共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臨委。任命王學明為臨委書記,臨委負責組織工作的委員先後為楊子英、冷楚,彭濤負責宣傳。谷景生擔任北平左翼文化總同盟(「文盟」)和左聯黨團書記。臨委成立之後不久,內部就發生了路線上的嚴重分歧。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亦即北平共產黨組織還處於自身難保、無法作為的情勢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了請願遊行的學生運動。

三、臨委分裂

1935年七八月份,黃河泛濫成災。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北平分會」的負責人周小舟(黨員),找了姚依林(即姚克廣,清華大學學生會代表,1935年夏入黨)、黃敬(即俞啟威,北大學生代表,黨的關係尚未恢覆)、郭明秋(即郭桂英,共青團員)、彭濤(臨委委員)等幾個同學發起了救災活動。8月份,由他們推動和參與組織了一個公開的學生群眾團體:「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黃河水災賑濟聯合會」(簡稱賑濟會)。女一中學生會臨時主席吳閨箴被推舉為賑濟會主席,姚依林擔任賑濟會秘書長。並在北平市社會局立案,為公開合法的團體。賑濟會會址設在女一中。不久,郭桂英擔任了女一中學生會的正式主席。1935年10月,賑災工作勝利結束。由於學生代表攜帶募集的捐款、物資和抗日宣傳品分赴冀、魯等災區慰問,將救濟物資送到災民手中,在群眾中的影響很好。這時,作為賑濟會的負責人彭濤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擴大賑濟會工作的成果,進一步組織起愛國學生,發展抗日救亡力量?為此,彭濤同黃敬、姚依林、郭明秋商量。他們一致主張成立一個公開合法的學生群眾抗日團體:「北平市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將賑災活動轉變為政治活動。彭濤把這個主張作為自己的建議提到市臨委會上討論。臨委會議上發生了意見分歧,爭論激烈。兩種意見尖銳對立,開不下去,只好休會。中共北平市臨委因此分裂為兩派,王學明代表的多數派反對發動群眾向政府請願,堅持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彭濤等為少數派。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04/205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