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收割韭菜有新招!老百姓日子更苦了

—分析:中共讓公務員勒緊腰帶的政治遊戲

吳嘉隆表示,現在因為財政危機,又找不到新的收入來源,各個地方政府可能會有很多的罰款或者漲價,比如說卡車通過就說超重,然後就罰錢,等於說地方政府在搶錢,中央政府能搶的就搶,不能搶的也只好縮衣節食。 他說,財政收入沒有錢,到處想辦法變相加稅,這是中國曆朝歷代末期都有的現象。像明朝中央要承擔維穩的開銷,然後就變相加稅、橫徵暴斂,大印鈔票導致通貨膨脹,然後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農民起義,最後改朝換代,中國歷代都這樣。現在就是進入到最後時期。

2021年6月25日,兩名武警走過位於北京的中共歷史展覽館。

每當中國經濟下行的時候,中共就會要求政府部門要過緊日子,並大力宣傳政府過緊日子為的是百姓「好日子」。但這種政治遊戲並不能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反而會加快經濟收縮,中共為了政權安全,根本不會真正放手發展經濟。

過緊日子的政治遊戲

中共總理李強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之後中共財政部正式發文,要求中央及地方財政落實「過緊日子」政策。

中共各地官員們迅速反應,推出相關措施,嚴控「三公」經費和緊縮一般性支出,今年至少有21個省級政府削減了公務用車預算。貴州省省長承諾省級機關事業單位按照15%的比例統一壓減公用經費;湖南要求2024年省本級辦公用房維修經費壓減40%,更新公務用車必須同時達到「使用年限超過8年」、「行駛里程超過25萬公里」的條件。

雲南省統計局要求夏天不要將溫度設定在攝氏26度以下;內蒙古當局表示,政府機構應儘量減少購買新設備;四川宜賓市要求官員使用質量較差的紙張列印日常文件。

雲南一家國有煉鐵廠敦促員工嚴格控制各單位的瓶裝水消耗量,並鼓勵員工自帶水杯;內蒙古一個縣鼓勵政府工作人員1公里以內的距離步行,在2至5公里的距離內騎自行車,在更遠的距離內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圖為吳嘉隆資料照。(吳嘉隆提供)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嚴重的財政危機,真的沒錢了,已經掩飾不下去了,只好叫公務員勒緊腰帶。先顧好跟維穩有關的軍隊、武警、公安人員,其他公務員就先砍約聘外人員,再讓約聘內互相支援,節省公務員的部分開支。

對於政府現在為什麼沒錢了?吳嘉隆解釋說,以前地方政府為了得到上級重視和升官,就借錢拼基礎建設,這叫債務經濟模式。問題是這些建設工程上很漂亮,但是沒有經濟效益。最典型的就是貴州山區裡面修了很多高速路和橋樑,沒有經濟效益就變成債務,要養這些基礎設施,還得再額外花錢。

「尤其是房地產危機之後,地方政府沒有辦法批地取得財政收入,這種缺口大約占40%的財政收入,現在只好砍公務員的工資獎金。」

吳嘉隆表示,原本1990年代末朱鎔基時代,中央財政已經不夠用了,就把地方的稅收拿過來,讓地方可以出售土地,這叫土地財政,又續了20多年的命,一直撐到現在。

「現在搞不下去了,因為開發商拿地蓋出來的房子,根本賣不掉。現在他們不敢去銀行貸款搞項目,地方政府就沒有賣地收入,然後要中央給移轉收入,中央也沒錢給。財政危機就這麼簡單。」

尤其是房地產危機之後,地方政府沒有辦法批地取得財政收入。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對大紀元表示,過去的財政依賴於大量的出口、外資和房地產,但現在這三方面比過去大幅下降,有些行業甚至已經萎縮,導致財政困難。

他補充說,2012年到2020年這八年,由於當時要反腐要重新洗牌,要取得公務員跟軍隊的信任,公務員工資平均有3到4倍左右的增長,而現在基本上不再需要用這個方式去收攏人心,所以就把公務員工資又降回去。

過緊日子反而製造新經濟困境

專家表示,當局應該專注於如何讓地方政府增加收入、減少債務,而所謂過緊日子不可能明顯緩解財政壓力,相反可能會進一步引發經濟收縮效應,形成惡性循環。

吳嘉隆說,公共部門花錢少了,民間經濟收入當然就少,整個內需就下行,又會帶來下一波緊縮壓力,這在宏觀經濟學裡叫節儉的矛盾。大家都一起過緊日子的結果,經濟就不斷的收縮,收縮到最後就形成通貨緊縮的預期心理,經濟就更難翻轉過來。

「凱因斯早就提過這個問題,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不能強調過緊日子,而是要相反,讓大家敢花錢肯花錢,才能夠把總需求找回來。」他說。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黃大衛授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05/2051146.html